什么是定语后置
定语后置是一种语法结构,其中定语(通常是一个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)位于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之后,而不是通常的位置(即在名词或代词之前)。这种结构在古汉语中较为常见,用于突出或强调定语,增加语言的美感和修辞效果。
在古汉语中,定语后置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:
1. 中心词 + 定语 + 者
例如:马之千里者。
2. 中心词 + 之 + 定语 + 者
例如:村中少年好事者。
3. 中心词 + 定语
例如:石之铿然有声者。
在翻译时,通常需要将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。
需要注意的是,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相对较少见,主要出现在一些诗歌、文学作品、修辞手法和特定的语言表达中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定语后置的实例有哪些?
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有哪些?
如何区分定语和状语?